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气功中的“气”从何来?


   气功爱好者都在提一个问题:气功里的“气”是什么?怎样才能感知到它?

   许多人习练气功多年,也没有感触到明显的气(气感);不知道气为何物,也不明白持续的良好的气感或气场。尽管“气”不是气功修炼的最终目标,但对气的感触和体悟是气功入门以及气功祛病效果的关键。

   中华的“气”文化浩浩汤汤,从上古的真气论到先秦的精气论,从汉代的元气论到宋代的理气论……科学昌明后,又出现了磁气、电气以及气场等新的认知。气文化可以认为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百姓日用常行间皆离不于“气”的感知和运用;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气是无处不在的,是世界和宇宙的本底和背景。我们对气的感知和把握,可以从“返身而诚”“返观内视”开始。这就是气功等内修、内炼身心技术的门户所在。

气功中的“气”

   呼吸之气。呼吸是生命活动的征象,为生命活动提供氧化剂、助推剂。古之修炼的吐纳术、行气术、服气法、调息法等都是通过调控呼吸来实现生命力的增强。在生理学上,呼吸是生命之气内外交流的重要方式;呼吸受到自主神经和非自主神经的双重调控。一方面,人生而会呼吸,自主根据身体需求而调节;另一方面,人往往通过刻意的呼吸来调控情绪、平衡身心。所以,呼吸之气的调控是气功之“气”的实在因素。

   生命元气。元气是人体生命的本元之气,犹如树木之根。民间谚语所说的“人活一口气”,就是这元气;修炼上说,只要有一丝元气尚存,就有可能使生命重新焕发生机活力。气功祛病发挥身心疗愈的功效,基于元气的健运和培植。元气有先天元气和后天元气之别,先天元气来源于天地和父母的精元之气,具有无限活力;后天元气主要依赖于饮食水谷的生化。俗话说,先天不足后天补;其实元气易伤难养。通过一定的功法修炼,有可能重新开启先天元气的获取;这是气功开启神奇自愈力的一个根源。

   身心整合之气(内气)。气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整体性。我们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在于气将我们的身心高度整合融合,从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约有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每个细胞都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又孽息分化成各自独立功能的小王国。生命各部分的整合十分重要,是生命健康的保障,是生命修复的前提。气功修炼过程中,将身/形松通为气,将心/神静蓄成气,实现身心和合一气,然后开启生命自然的生生不息之道。

气功中气感的层次

   松静。气是不可直接感知的,但可以觉察。在觉察到气之前,我们首先要觉察自我身心。气功修炼初期,首先是调控和觉察身体的放松、心灵的安静。此时期,练功者的气感还不甚明了。

   动触。气功修炼入门后,内气开始旺盛并活跃。此时期,身体会有诸多感受,古书称之为八触、十六触。这些动触被表述为冷、热、轻、重、滑、涩、胀、痛、痠、麻、蚁走感、跳动感以及经络的敏感等等。动触是气功康复的开始;有些人会有气攻病灶的感受,甚至感觉很强。对于动触和气攻病灶的感受,练功者一般应采取顺其自然、静观其变的策略;因为气自身具有自愈、向愈的倾向,所以无须刻意引导。

   通融。相比较于局部的动触,通融是一种全身心的气感。这种感受往往十分美妙,练功者有许多赞颂性的描述: 内触妙乐,高峰体验,宁静而又愉悦等。白居易说:”身适忘四肢,心适忘是非”,形容此时期所有的病痛和烦恼都消失了。《庄子·坐忘》的感受就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通于大通。此时期,身心两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得到释放和解决。

   虚无。如果说通融是忘我的话,虚无就是天人合一。前者虽然自我身心通融,但可感知周围环境;在后者的意识里,连世界宇宙都一同消失了。虚无显然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老子说:道之为物,为恍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虚无并不能理解为一无所有,也不是死寂;它是一种静中寓动,无中生有的状态。练功者接通了虚无,就有可能获取先天的元气,从而回复生命的本初。

   总之,气/气感是气功修炼中的实在因素,无法回避,需要练功者不断实证,不断进阶。



在线咨询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日 :10:30-22:30
 联系方式
课程咨询:1381838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