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习练气功让我的高血压回归正常

   我是今年正式开始习练气功的,现年76岁,高血压已有五年,一直在吃降压药,但还是失眠,头晕,严重到每天起床前都要先坐一刻钟,才能下地,否则站不稳,两眼发黑。三个月前开始学习汇元道家内丹功课程,练习仅一周,我的血压就回到了正常水平,章老师建议我停止吃药,又坚持练习了一个月,每天练习三个小时,现在血压居然回归正常,而且睡眠都是“一觉到天亮”,也没有头晕的感觉了,实在太神奇了,不得不强烈推荐!


   高血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据中国普查统计,11%的人患高血压病,人数已逾一亿,并有上升趋势。20岁以下发病率为3.11%, 20—29岁为3.91%, 30—39岁为4,95% ,40—49岁为8.60%, 50—59岁为11.38%  60—69岁为17.23%。


   正常人的血压随着年龄不同,且随着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有一定幅度的波动。在安静状态下,如果血压测试高于140/90mmHg即为高血压。我国规定,舒张压如果持续在90毫米汞柱以上,不论收缩压如何,均列为高血压。而40岁以下的人,收缩压不超过140毫米汞柱,以后每增加10岁收缩压可增高10毫米汞柱。因而,对第一期高血压的诊断要慎重,必须经过多次测量血压并证实其血压确属不能自行下降或仅暂时下降者,才能确诊为高血压。如果舒张压持续在85—90毫米汞柱时,则列为可疑高血压。


   临床约80—90%的高血压是由于原发性(称高血压病)引起,其余10—20%则是继发性(称症状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增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继发性高血压则指某些疾病(如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动脉狭窄或其它肾脏病症,主动脉缩窄,多发性动脉炎,妊娠中毒症,颅脑病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均可存在高血压,可以是暂时性血压升高,也可以是持久的血压升高。所以,在确诊高血压病之前,应及时排除继发性的可能,使疾病及时全面地得到治愈。


一、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

1、神经精神因素。由于长期的、反复的精神过度紧张,促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从而使皮层下血管运动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和内分泌失调,使全身小动脉痉挛,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2、肾脏体液因素。由于肾小动脉痉挛,造成肾缺血,肾小球分泌肾素;同时,因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滤液中钠呈减少,远曲小管致密斑C感受纳量减少的刺激,进一步促进肾素的分泌。肾脏缺血时,肾小球旁细胞分泌的肾素增多,肾素与脏腑中形成的a2球蛋白即血管紧张素元起作用而产生血管紧张素l,后者经转化酶作用而成为血管紧张素II,这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能使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又刺激肾上腺皮质使醛固酮的分泌增加和钠潴留,血管的增高就更加巩固。


3、内分泌失调因素。肾上腺髓质因交感神经的兴奋而增加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前者通过增加心排血量,后者通过使细、小动脉痉挛而致血压增高。皮层下神经中枢的功能失调,可通过对脑垂体的影响而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肾上腺皮质激素又可使血压增高。


4、遗传因素。家族有高血压病史的,发病率比较高,提示有家族遗传的内在因素存在。但是,饮食含盐量高,以及长期外界环境不良刺激和吸烟的人群中,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也比较高。在高血压病患者中,肥胖者较多。



二、气功养生学对高血压防治的辨证体悟

   气功养生学认为,高血压病是由于体内脏腑气血阴阳平衡失调,其病变在“肝”(即现代医学的大脑植物神经系统),其根源在“肾”(即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功能)。


   首先要了解气血与脏腑的作用。脏腑是人体组织核心,而气血是脏腑的根本能源。“心者血之本”,是生命的主宰,心掌握着全身的血脉,是血脉的中心:“肺者气之本”是心的相辅器官,肺主呼吸清肃,朝会百脉;心肺俱在膈上,分主气血,足以说明心肺与气血的重要关系。“脾主运化”,是后天之本,即为气血的生化来源,又统摄着全身气血;“肾主藏精”,为水脏,是先天之本,气化之源,主二便,有化气滤血之功;“肝主疏泄”,疏达气机,血贯心,经络通脑,当人卧床睡觉时则血归于肝脏,运动时则血出于肝。“气主煦之,血主濡之”,脏腑是组织核心,气血是核心的基本,是生命的能源。


三、道医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


   养生气功修习者选对症功法调治原则:站桩功“调整上实下虚”,“健脾养胃”,内丹功“气冲病灶”“调补气血”“固精养神”。


在线咨询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日 :10:00-22:30
 联系方式
课程咨询:13818381448